赵金金 辽、蒙、黑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经验做法对吉林省的启示
赵金金
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六大通道之一,是推进东北四省区合作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吉林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着力点。然而,当前吉林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总体推进缓慢,未能与东北其他三省区形成合力、抱团发展,经济效益尚未完全释放。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在建立对外协调合作机制、积极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通道建设、跨境经济发展模式、配套监管服务改革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省学习借鉴。
一、辽、蒙、黑对外开放的经验和做法
(一)有效的对外协调,促进了经贸合作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与在乌兰巴托设立了代表处,与蒙古国经济发展部建立了常设协调工作组,会同有关省区与俄罗斯7个地区建立了中俄边境和地方经贸合作协调委员会、中蒙二连浩特与扎门乌德口岸协调联络和双边联席会议制度。与俄罗斯边界建设署建立了定期会晤和联合检查机制,与俄罗斯贝加尔边疆区、蒙古国建立了“边境旅游协调会议”制度。“中蒙俄智库国际论坛”在三国轮流举办,以满洲里为核心的中蒙俄“海、赤、乔”区域合作受到高度关注。辽宁省也与俄蒙建立了多种区域合作的协调关系,通过“对俄经贸投资洽谈会”“中俄跨境产业融合大会”等平台,提升对外协调层次,促进经贸合作发展。黑龙江省成立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地方合作理事会,与俄省州长建立定期会晤机制,通过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中俄博览会、“‘一带一路’中俄投资合作论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与东北地区对外合作论坛”等中外对话交流活动提升其对外开放窗口功能。
(二)依托区位优势,建设互联互通体系
辽宁省立足沿海优势,建设与国内外沿海港口、内陆城市互联互通的陆海物流通道,努力将“中蒙俄经济走廊”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建设了滨洲线接通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集二线通往蒙古国乌兰巴托至俄罗斯乌兰乌德公路、满洲里通往蒙古国乔巴山至俄罗斯赤塔的边境互联公路等工程。黑龙江省充分发挥与俄罗斯远东、东西伯利亚地区毗邻的地缘优势和联结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通道优势,着力完善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加强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三桥一岛”、输油管道、机场扩建等工程有序展开,哈尔滨至莫斯科的公路货运开通,中邮集团哈尔滨对俄邮件集散中心建成使用,哈欧、哈俄、中俄韩陆海联运三条线路实现常态化运营,以铁路货运班列为主、横跨欧亚连接陆海的国际物流通道已全线贯通,以哈尔滨为核心的国际物流集疏运体系正在形成。
(三)内外优势整合,促进跨境经贸合作发展
辽宁省利用自贸区试点推动制度创新,打造开放型经济样板园区,利用对口援建、对口合作、中蒙俄经贸合作基础,在境内外建设园外园、区外区,复制推广自贸区试点成果。内蒙古自治区在俄罗斯建设了种植业、养殖业、矿业开发基地,在蒙古国投建100万吨水泥生产线,联合勘探矿产资源、合作生产新型建材。黑龙江省以“一个窗口、四个区”为重点,积极谋划建设跨境经济合作,与俄中部和欧洲地区开展工业与技术合作。开展外汇管理试点,实现中俄卢布现钞的双向流动。在俄18个经贸合作区中有5个享受俄远东跨越式发展区优惠政策。对俄跨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日趋成熟。
(四)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对外开放环境
辽宁省在对外开放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行政审批手续和办事流程。自贸区政务审批实行“一个窗口接待”“全程同步联网代办”“审批进程适时公示”的“单一窗口”服务创新。大连口岸整合海关、检验检疫、边检等通关查验环节,实行“互联”“互认”“互助”,货物通关一次上线可完成多项检查检验。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对过境监管和服务进行系统改革,各项关检、税证及物流、仓储配套服务设置在同一园区内,实行一体化流程,通关效率大大提升。
二、辽、蒙、黑对外开放经验对吉林省全面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启示
(一)建立完善机制,强化境内外协调
一是强化提升与俄蒙协调机制。我省与毗邻的俄罗斯州区在具体的跨境事务协调、智库合作、企业对接等方面缺乏更为有效的机制。而与蒙古国的贸易投资合作对接渠道也相对较窄。建议借鉴内蒙古、黑龙江等省区的经验,与俄罗斯相关政府部门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为投资合作、贸易通关、出入境监管等创造便利条件。与蒙古国相关政府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拓展对蒙经贸合作的直接渠道。借助“中俄蒙国际智库论坛”,开展国际问题联合研究,分别报送各自政府,实现政策对接。
二是完善跨省区域合作机制。东四省区虽有首长联席会制度,也有一定的合作发展意向,但具体的产业合作、项目建设落实的不多。尤其是共同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规划设计、设施建设、产业合作、平台共建等跨省协调合作还很不充分。与浙江、天津的对口合作,也需要向产业协作、市场对接的实施层面去协调推进。建议与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建立分工明确、错位发展、互利共赢、协同推进“向北开放窗口”建设的合作机制,在重大设施建设、园区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及智库交流等方面形成互动。同时,学习借鉴浙江、天津对外开放经验,在共同开拓俄罗斯和蒙古国市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等方面开展合作,构筑“向北开放”新优势。
(二)实施责任管理,推动政策争取和政策落实
实行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任务目标、期限要求,大力推动政策争取和政策落实。一方面,要针对实际,调整思路,突破性地推进自由贸易区申建等政策争取工作,着力解决我省对外开放的制度创新问题。学习借鉴获批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以长春新区为中心区域,以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和珲春出口加工区这两个国家级海关独立监管示范区为节点,独立申报以对朝对俄为特色的自由贸易区;或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联合申报,以珲春、绥芬河、哈尔滨和满洲里为片区,辟建中俄沿边自由贸易区;或争取国家支持,共享辽宁自贸区优惠政策。同时,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战略安排,超前谋划探索建设具有吉林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另一方面,以长春新区的制度创新、先行先试为重点,逐条细化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及我省配套支持政策,保证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三)加强与东北边境城市合作,发展“飞地经济”,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引导我省各市与面向俄罗斯、蒙古的边境城市(地区)合作,通过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共建产业园区,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加快区域产业合作,发展开放型经济。
一是要鼓励我省有条件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特殊监管区、高新区各类功能区在边境地区建立“园外园”,与当地的区位优势、产业特色、要素资源紧密结合,打造出口加工区、商贸物流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与我省各类开发区联动发展,形成“小窗口、大辐射”。
二是要鼓励我省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通过投资、参股等方式,在口岸城市(地区)投资建设主导产业园区,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模式,全面推广以商招商、以链招商,不断完善产业链,进一步做大主导产业。
三是要鼓励我省有条件的企业和社会资本,通过投资、参股等方式,在口岸地区开发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和特色小镇,充分利用边境地区的贸易市场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我省地方特色文化和特色产品“走出去”。
(四)突出功能区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先导作用,进一步提升我省对外开放层级
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吉林省成立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长春新区、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吉林产业创新示范区、四平、辽源电子商务园示范基地和产业合作发展与转型示范区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功能区。这些功能区不仅承载着体制机制创新和扩大开放的重任,还肩负着新一轮振兴的重要使命。吉林省应抓住这些优势条件,不断放大功能区的发展定位和辐射范畴,全面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比如可借力长春新区发展平台,打造东北亚创新发展新高地。全面提升长春新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整合区域内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研发平台等创新资源,建立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共同推进创新链深度融合。建立四省区国家级功能区沟通协商机制,探索在创新创业、研发设计、投融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产权转让等方面的协同机制,推动四省区共同建立统一的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科学仪器开放和技术交易平台,实现创新成果、科技人才、信息资源等共享。引导四省区企业联合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产业技术研究院。最终形成区域性人才链、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
(五)借助东北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有利时机,进一步提升我省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的战略地位和影响力
加强东北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是推进振兴东北与“三大战略”对接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吉林省与浙江、天津的合作空间广阔,三省(市)在产业结构有着较强的互补性,在对俄、蒙贸易和投资上有着共同的目标和需求。吉林省应以《吉林省与浙江省对口合作实施方案》和《天津市与长春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为遵循,加强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向更高层次迈进。
一是要加快推进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地区海关、检验检疫对接合作。目前,东北地区海关已经实现了通关一体化,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广东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海关构成“3+2”的全国区域通关一体化格局。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三地海关、检验检疫对接合作,推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形成高效联动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有利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
二是要加强省内企业与浙江、天津知名企业合作,共同推进对俄、蒙经贸往来,借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我省的地缘、交通区位等优势,鼓励浙、津涉俄、涉蒙业务的企业来吉投资合作,建立对俄、蒙的物流集散中心、零部件组装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推动我省制造业企业与浙、津同行业知名企业合作,加强产业链分工协作,推进资产并购重组,共同开辟市场,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三是要加快推进区域文化旅游合作。我省旅游资源丰富,应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这张名片,提高区域影响力。要鼓励浙、津企业来吉投资健康、养老、旅游、文体消费等休闲服务业;鼓励知名企业来吉投资合作,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建设特色小镇,将我省打造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旅游目的地。
(六)打造长春物流枢纽,加强物流体系建设
以长春新区为龙头,充分利用长吉图开发开放和哈长城市群建设的政策优势,布局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完善我省与东北亚地区联动的国际物流服务体系,将长春市打造成为服务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东北亚区域性物流中心,将延边打造成为沿边跨境物流示范区。
一是加快对外开放的物流平台建设。大力建设沿边口岸物流园区与物流中心,加快建设长春区域物流中心,重点支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投资建设港口、物流园区、通道与服务平台,完善物流设施和设备。支持吉林省国家电子商务产业园、长春兴隆保税区、整车进口汽车口岸及配套项目建设。鼓励发展跨境电商快递项目,建设国际分拨中心、海外仓、加快海外物流基地建设。支持大型快递企业设立清关中心和集散中心,在海外设立转运中心。支持社会资本有序建设综合运输信息、物流资源交易、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等专业化经营平台。
二是布局直通全球的物流网络。巩固国际优势航线,增开长春至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地区航线,拓展长春兴隆保税区的国际中转业务,提高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比例。支持长春物流企业增加“长春-满洲里-德国”中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
三是构建开放共享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以中国(长春)跨境电商试点为契机,加快发展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积极构建服务全球贸易和营销网络、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平台体系,打造全国性跨境电商物流集散中心。鼓励顺丰、阿里巴巴、申通等国内知名物流及电商企业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通过自建、合作、并购等方式延伸服务网络,实现与俄罗斯、韩国、日本、白俄罗斯、乌克兰、芬兰、爱沙尼亚、波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城市的网络连接。
(七)以境内外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跨境经济合作
依托综合保税区、边境合作区、境外园,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方针,积极开拓境外合作空间,壮大跨境经济合作,充实参与“一带一路”的支撑条件。依托中俄、中蒙产业优势,打造跨境产业链和产业聚集带,建设境内外优势互补、功能互动、上下游衔接的食品、农产品、再生资源、原材料、机电及轻工业产品、木材运储及矿产品加工产业合作基地。创造有利条件吸引省外企业参与境内外园区建设,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快速发展。
(八)强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开放环境
积极推进对外开放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构建适应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的监管服务体系。完善“单一窗口”模式的一站式服务流程,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压缩办事周期,消减企业负担。完善涉外法律、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生活消费服务功能,为中外客商提供良好生活环境。通过与浙江对口合作、东北四省区协作等渠道,借鉴复制适合我省实际的先进制度、园区模式、扶持政策,尝试建立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为企业监管、配套提供全程服务。开列全省对外开放建设负面清单,严格治理破坏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影响对外合作企业及外来投资企业利益的不当行为和违规现象。
(九)加强人文交流合作,提升民心相通水平
进一步梳理我省对俄、对蒙合作线索,加强与俄罗斯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方面的合作,引进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需求的技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旅游服务体系,吸引俄罗斯和蒙古国游客进入我省,实现中俄蒙跨境旅游。鼓励院校扩大联合办学和互派教师、留学生规模。推进与蒙古国、俄罗斯的中医理疗、保健合作,夯实“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互信基础,促进民间交流常态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