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妍 吉林省推进“放管服”改革面临的难题
王宗妍
尽管吉林省“放管服”改革取得了很多成效,但也面临许多难题亟待破解。从“放”的方面,取消、下放的权力 “含金量”不够,行政审批依附的各种事项依然较多,束缚企业活力的“权力之网”仍然没有真正解开;“管”的方面,监管联动机制还不健全,多头监管、重复监管仍然存在,监管实效还不理想;“服”的方面,服务能力、服务意识有待提高,群众和企业需要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一)权利下放不够彻底,协调性有待增强
调研发现,吉林省承接国务院下放权力的工作完成较好,但下放到市、县(区)的权力不够彻底且很多是“僵尸”审批项。比如有些地方和部门将权力的名称或部分内容下放,但最终的审批权限依旧保留在原处;一些审批项的前期工作和监管责任下放了,但核心的审批发证环节却依然保留在上级机关,申请人在同一项目的审批上仍然要跑数个部门。“为放而放”、“细枝末节下放、核心权力保留”现象不但达不到简政放权效果,反而增加群众负担。
(二)监管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对新经济的监管方式需加强探索
目前,我省已初步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比如,随机抽检人员很可能不熟悉被抽查领域,尚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会延误检查时间,影响检查结论的准确性;对食品生产、化学药品生产等行业,“双随机”监管没有形成分类重点监管、常态化监管机制;对新兴经济领域,如互联网金融、网络约车、直播平台服务等,缺乏适应市场业态发展、符合市场规律的新型监管手段。
(三)“互联网+”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政务服务效能有待提高
网上办事“一张网”政务服务地区差异较大、网站应用宣传力度不足、业务系统不能高效兼容等问题严重制约职务服务效能。调研组发现,全省范围来看,网上开证明的事项类型和数量很不均衡。长春市的大部分区县可在网上开具40类证明、延边州延吉市可在网上开具的证明为14项,其他市县可开具证明为5-6项;在“多证合一”改革中,企业信息在工商、税务、质监等部门间难以实时同步,办理过程不能共享;电子材料的证据效力得不到普遍认同,企业办事仍然被索要“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