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把握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
王宗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草案,既是适应新时代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又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宪法修改是时代的需要。我国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五次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修改。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调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已经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将其与科学发展观一同写入宪法,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明确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宪法修改是发展的需要。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中“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顺应了十九大之后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又复合五位一体的基本发展要以,突出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历史要求和形势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得到有序有效推进。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不仅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同时也是治国理政的总依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其修改部分也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宪法修改是民心所向。此次宪法的修订,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体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要求。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人民民主的具体表现形式,能够找到人民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使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充分实现,从而体现出人民民主的真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定程序,对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表决通过,不仅展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重要形式,也体现了社会主义选举民主的内在要求。新的宪法,充分保障了人民的政治权益,体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和社会主义选举民主的相互促进和良性互动,也为公民参与和法治社会构建提供了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