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世界意义
王宗妍摘录整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为中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导和根本政治保障,也在世界上树立了独立自强、良政善治、稳定繁荣的生动范本,为世界各国克服道路选择之惑、思想理论之困、国家发展之难,消除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公平赤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宝贵启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开辟了一条非西方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历史性成就,生动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要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以及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向世人展示了与西方不一样的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板。这种现代化体现出四个方面的鲜明特征。
一是以国家独立自强为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虽然走过一段弯路,但是在维护国家主权独立与安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完整的工业和国防体系、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拓展国际空间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继续团结带领人民顺应时代潮流,主动融入国际经济体系,进行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推动科技创新,进一步保障了主权、治权和发展权的独立,奏响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部曲”。
二是以“为人民谋幸福”为使命。在理念上,从“人民当家作主”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始终把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让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这与“绝大多数人服务少数人”、“1%民有、1%民治、1%民享”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
三是善用和节制资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与其他多种所有制经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严厉打击官商勾结和腐败寻租,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防止其对市场规则的干扰破坏,有效利用资本,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提升国家和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大力规范市场,制约资本逐利性,防止资本及其衍生品对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的负面影响。
四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了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等中华传统哲学理念,并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为指导,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又快又好发展”到科学发展观再到新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超越了掠夺自然和浪费资源的发展思路,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形成了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贡献者和引领者。
概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打破了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对现代化话语权的垄断,形成了包容与公正的现代化道路,使现代化不再建立在扩张领土、奴役他国的基础之上,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保持独立性与开放性的平衡、迅速摆脱在世界体系中的边缘地位,作出了表率、提供了借鉴。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展示了理论自主创新的极端重要性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并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始终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可以说没有这种理论创新,就没有社会主义中国的今天,更不会有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能否建成社会主义问题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超越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之上”的理论预设,跨越“卡夫丁峡谷”,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社会革命,开创了后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又一次飞跃,进一步完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国家能否实行市场经济问题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破除了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当作社会制度标志的思想束缚,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天地。
在社会主义与民主关系问题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破了“民主是资本主义专利”的谬论,指出西方选举式民主的理论缺陷和实践误区,建立起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强化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提升了政治运作和公共决策的公平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实现了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有机统一。在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破除了西方关于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此强彼弱的固有认知和思维模式,创新了社会治理体制和方式。在国与国关系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超越西方赢者通吃的霸权逻辑和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倡导并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还有很多。这些理论创新来源于自主探索而非外部强加,更没有拾人牙慧、照抄照搬。这与一些国家深受“华盛顿共识”影响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表明,后发国家只有克服理论自卑和创新惰性,跳出他人话语体系,根据本国实际进行理论创新,方能锻造出思想利器,拨云见日认清形势,围绕方向凝聚共识,针对问题寻求对策,为推动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雄辩地证明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等各个方面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举国体制的巨大优势。
一是适应利益多元化和诉求多样化的时代特征,有效协调各方利益、凝聚社会共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调动和发挥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智慧,促进了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不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有效团结了各党派、各民族、各地区力量,从不同层面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统一,为整合和集中使用资源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是准确把握国家发展方向,迅速集中和运用有限的宝贵资源,服务于最迫切的公共议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整体思维把握国家事务的方方面面,注重统筹规划和长远谋划,将有限资源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塑造、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国力提升等国之所需、民之所盼的议题上,确保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也大大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是果断决策并迅速行动,确保令出必行、令行禁止,展示出强大的执行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在作出重大政治决断后,迅速调动一切因素,汇聚各方力量,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特别是在科技攻关、抗击自然灾害、开展大规模工程建设、举办重大活动中展示出超强的行动力和高效率,令许多国家羡慕。
当今世界,一些国家政治共同体意识淡化,族群利益、部门利益和地区利益凌驾于国家整体利益之上,各方政治力量缠斗不休,经济失速、民主失效、社会失衡、改革失措的现象广泛存在。各国有识之士呼唤确定性、期盼领导力、期待行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凭借强大的整合力、决断力和行动力,为他国提供了镜鉴,启示这些国家走出拖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的困境。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厚的文化内涵彰显了兼济天下、开放包容的东方智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承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美美与共的价值理念,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讲究“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坚持以和平协商而非战争暴力来解决问题。中国历来主张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和合共生,倡导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面对领土海洋权益争端,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的同时,坚持理性对话,努力维护地区及世界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并指明了五大努力方向,其中“持久和平”位列首位。
崇尚“诚”,“唯天下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主张各国坦诚相待、共克时艰。中国历来倡导以诚待人、以诚取信天下,不搞双重标准,摒弃结盟对抗的旧思维,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和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在应对全球恐怖主义威胁、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主动担当大国责任。
追求“善”,倡导平等互利、双赢多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国从不做损人利己之事,不循强取豪夺之道,而是在追求本国利益时照顾他国合理需求和关切,努力寻找和扩大各方利益汇合点,增进各国共同利益。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以实际行动带动各国共同发展。
重视“义”,主张公平正义、义利并举甚至舍利取义。“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义者,宜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国历来坚持和积极践行正确义利观,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反对转嫁负担、祸水外引,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坚持各国平等参与全球之治、共谋全球之事、共享全球之福,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致力于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也不容忽视。面临共同挑战,一些国家秉持利己主义原则重启保护主义、实施关门主义,使全球化遭遇挫折、全球治理陷入困境。与之不同,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正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彰显出越来越明显的世界意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人类美好未来带来新的希望和更大的动力。
来源:《求是》